股票配资合同范本 董竹君:锦江饭店创始人,得到过杜月笙的帮助,郭沫若为其写过诗

1935年3月15日,一家名为锦江小餐的饭店,在上海法租界悄然开业。此饭店之所以冠以锦江之名,是因为这家餐馆主打川菜,而锦江在当时是四川非常著名的地标之一。

锦城成都因出产蜀锦闻名天下,而蜀锦必经锦江之水的洗涤方可熠熠生辉,提起锦江人们必定想起蜀锦,进而念及四川,可见创始人以锦江为名多么明智。

其实这只是创始人以锦江为名的原因之一,至于另一个原因,我们就不得不从锦江小餐创始人董竹君女士的婚姻经历说起。

图|董竹君

入青楼,遇“良人”

董竹君1900年出生于上海,原名毛媛。

家里很穷,父亲以拉黄包车为生,母亲靠给别人缝缝补补,洗洗衣服,赚钱补贴家用。幼年的董竹君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吃一顿饱饭。

虽然家里很困难,但父母还是攒下钱送董竹君去私塾读书。从这点来看董竹君要比很多人幸运,她的父母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而董竹君也很珍惜上学的机会,天生聪颖再加上学习刻苦,成绩自然很好,私塾的先生非常喜欢她。

如果日子平静地过下去,她应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个志趣相投的人,谈恋爱,结婚生子。然而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世人,在她13岁那年,父亲突然病倒。

家里本就一贫如洗,又哪里有钱给父亲看病。无奈之下父母只有四处借钱求医。但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谁手里又有闲钱呢?四处碰壁之后父母一咬牙就跟青楼借了高利贷。

向青楼借钱必定需要抵押之物,很不幸家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董竹君,于是她就成了抵押品。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由于家里还不上钱,青楼派人用轿子接走了她。

从此她改名杨兰春,开始了卖唱生涯。由于她人长得漂亮,嗓子也好,很快就唱出了名气,得了一个“小西施”的绰号。

虽然当初和青楼签约时说好了做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可是随着长相清秀的董竹君越来越有名,聪明的她知道按照青楼的习惯,绝不会遵守约定,她一定要在被逼接客前脱离苦海。

正在这时,她遇到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夏之时。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上海的革命党人被迫转入地下,而青楼就是他们最隐蔽的活动场所。

图|夏之时

夏之时也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是四川副都督,为了筹划二次革命来到了上海,为了掩饰身份他整日混迹于青楼,就这样与董竹君有了交往。

在年少的董竹君眼里革命党人都是大英雄,更别说身居高位的夏之时了,很快两人就坠入了爱河。

看清“良人”真面目,为生存创业

夏之时曾对董竹君说要为她赎身,但董竹君拒绝了,她说:

“我自己能逃出来,不用你花一分钱。”

董竹君之所以不让夏之时为她赎身,是因为她知道一旦夏之时花钱买了她,那她对于夏之时来说就成了一件商品,在今后将再也无法平等相处。

董竹君对夏之时说:

“我跟你走后不做妾,必须明媒正娶,你还要送我去日本读书。”

夏之时的原配当时正好过世,于是就答应了她。

没过多久董竹君装病使青楼的人放松了警惕,瞅准机会就逃出了青楼。人虽然出来了但是这里面挣的钱她可是分文未带,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青楼才会放她一条生路。

婚后夏之时按照约定将董竹君带到了日本,为她报名上了学。两人在日本一呆就是6年,期间董竹君为夏之时生了一个女儿。在日本这段时间,董竹君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在后来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6年后,两人回到了四川,刚开始夏家对这个出身青楼的儿媳并不满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董竹君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夏家。

图|董竹君一家旧照

好景不长,夏之时由于革命党的内部争斗被免了职,一下从巅峰跌落,夏之时内心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落差,开始变得暴躁易怒,对董竹君也没有了之前的温柔。后来甚至沉迷于吃喝嫖赌,彻底堕落。

眼见曾经的大英雄变成了这副模样,董竹君心中五味杂陈,她想用自己的爱温暖夏之时。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却彻底寒了董竹君的心。

一次女儿生病了,董竹君想要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没想到重男轻女的夏之时竟然让董竹君不要给女儿看病。这下董竹君再也无法忍受,1929年她与夏之时离婚,带着4个女儿和父母回到了上海。

离开了丈夫,董竹君没有了生活来源,怎么办?为了将4个女儿抚养成人,也为了与命运抗争,董竹君决定开纱厂。

1930年,董竹君靠着自己的积蓄创办了纱厂。纱厂成立初期,没什么人手,董竹君就要亲自上阵推销产品。在那个时代一个漂亮女人抛头露面,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董竹君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命运似乎偏偏没有放过她,就在董竹君的纱厂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淞沪战争爆发,纱厂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化为灰烬。

图|淞沪战争

好心老乡资助,餐馆开业

董竹君再一次变得一无所有,在那段时间她一个人打了好几份工,没日没夜地工作。直到1935年,一位好心的四川老乡李嵩高资助了她2000元,这才让她有了翻身的机会,锦江饭店横空出世。

通过考察,董竹君认为在上海四川菜馆较少,仅有的几家上档次的川菜馆,也是环境欠佳,菜味儿过于厚重,并不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客人多是四川人。

如果她能开一家环境优雅,菜味儿适当调整的川菜馆一定会生意兴隆。而结果也正如董竹君所料,锦江小餐一开业生意就异常火爆。尤其是其整洁,安静的环境,得到了一大批上流人士的青睐。

图|杜月笙

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上海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尤其是杜月笙更是餐馆的常客,据说有一次杜月笙来餐馆吃饭,由于客人太多等位置的时间过长,杜月笙实在是有些不耐烦了。

于是杜月笙叫来招待员大喊道:

“你们生意这么好,怎么还不扩建,告诉你们老板缺钱我出,缺房子我找孙梅堂,让他给腾房。”

董竹君觉得自己一个女人在上海做生意不可避免地要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如果能和权势滔天的杜月笙扯上关系,今后在上海滩行事就能方便很多。

就这样在杜月笙的帮助下,房东孙梅堂忍痛倒贴了一大笔违约金,赶走了餐馆附近的商家,将空出来的房子租给了董竹君。

图|锦江饭店

聪明的董竹君还将后弄给租了下来,但要将前后弄连接起来,需要搭建一座天桥,而租界工部局不允许她动工,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妥妥的违建。

后弄已经装修完了,这可怎么办?董竹君表示不用担心,有问题找杜老板。果然杜月笙一个电话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扩建后的锦江饭店如期开业。

通过这件事,大家都认为董竹君是杜月笙的人,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在上海滩没有人再敢轻视她,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新进的上海名流,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董竹君还是一名为共产党办事的爱国人士。

未宣誓的党员为国事尽心尽力

在她刚刚回到上海时就结识了几名共产党人,在好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越发进步,如果不是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或许她早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董竹君创办饭店,接近杜月笙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饭店才更方便她进行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董竹君敏锐地发现共产党在上海并没有合适的联络点,于是她又投资开了一家锦江茶社。为了安全,她还拉上了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夫人田淑君一起入股。

田淑君本人也是国民党中统成员,有了这层关系,锦江在上海基本无人敢查。这就给董竹君协助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一次,杨虎和黄金荣在锦江吃饭,他们的保镖和卫兵在大堂里高声喧哗,影响很不好。侍者多次上前提醒,却无人理会。董竹君觉得如果一再忍让可能更会让一些人得寸进尺,从而威胁到革命工作。

于是董竹君走上前去大声斥责闹事者,当时她已经做好了明天关张的准备,没想到杨虎和黄金荣听到动静下楼后不仅没有翻脸,还大骂手下并向董竹君道歉。

有了这次事件,董竹君更是名声在外,当时黑白两道都会给董大姐面子。后来沈醉说过:

“有很多次都想下手抓她,可是顾虑到她和政府高官来往密切,一直没敢动手。”

图|沈醉

这说明董竹君当时的种种做法确实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

1927年共产党人宋时轮在广州被捕,出狱后四处寻找党组织,辗转来到上海。当时宋时轮经济非常困难,就拿着一位李姓同志的介绍信找上了董竹君。

董竹君看过信件,了解了宋时轮的情况,没有任何犹豫,董竹君给了宋时轮一笔钱,送他离开时说:

“有困难再来找我。”

当时的董竹君绝想不到,她帮助的这位同志后来会成为上海警备司令,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

图|郭沫若

1937年,郭沫若同志在上海居住,董竹君害怕有人会在他的饮食上动手脚,于是派了一名靠得住的伙计负责郭沫若的一日三餐,直到他离开上海。为表示感谢,郭沫若还为董竹君写了一首诗:

“患难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1938年4月,董竹君有感于上海宣传抗战的刊物凤毛麟角,于是联合多名进步人士及中共党员创办《中国妇女》半月刊。

当时此刊物在上海影响很大,对统一抗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汪精卫,蒋介石多次提出收购该刊物,董竹君等人均未同意,1940年2月这本共出版36期的进步刊物,在多方压力下被迫停刊。

董竹君还在迈尔西爱路租了两层楼房,许多到上海工作的同志都曾经住过这里,包括任百尊,田云樵,黄洪泉等。这里还曾经是上海地下党开碰头会的地点。

像这样的事情董竹君做了很多很多,虽然她一直没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她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称她为:未宣誓的党员。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97岁。

上海董竹君青楼锦江杜月笙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